2008年盟文化体育局工作总结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残奥会,并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全盟文体工作在盟委、行署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围绕经济转型,民族文化大盟建设,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在迎奥运、树品牌、抓创新、强基础、促繁荣上下功夫,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繁荣舞台艺术,狠抓精品创作
一是创作一批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俱佳的作品。
全盟重点剧目大型民族舞蹈诗画《大元盛典》基本成型。全剧分四场,参加演员60多人,目前进行修改完善。现代民族舞剧《草原记忆》已与北京鸿雁文化工作室签订合作协议,定于2009年5月中旬搬上舞台。锡林浩特大型民族风情歌舞剧《天赐锡林郭勒》即将举行首演,多伦大型音舞诗画《姑娘湖》不断完善,总投资达160万元。各旗县市乌兰牧骑节目好戏连台,群众文化绚丽多彩,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二是不断提升乌兰牧骑品牌,专业编创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全盟乌兰牧骑开展了百日大练兵活动,各地积极创排新的文艺节目。组织全盟乌兰牧骑展演。11支乌兰牧骑和盟民族歌舞团的400余名演员,历时13天,演出150多个节目。本次展演新创剧(节)目80个。
三是圆满完成盟民族歌舞团60周年团庆系列活动,推出《多彩的锡林郭勒》庆祝60周年文艺晚会生动再现了60年精彩瞬间。建团60周年成果展展出图片300余幅,分三个篇章精彩回放。文化交流更加活跃。组队参加法国“多彩中华”民族文化月,历时1个月时间,受到驻法大使馆的通报表扬。东乌旗组成文化考察团赴蒙古国考察,与蒙古国东三省文化部门签订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意向书,并南下广州、苏州等地参加了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和全国首届农民艺术展演活动。西苏旗乌兰牧骑应邀赴清华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演出专场文艺晚会《我从草原来》。太仆寺旗乌兰牧骑前往河北省廊坊市专场演出。此外,阿旗乌兰牧骑编排的《锡林“乌英嘎”》(史诗)获全区“阿尔丁”奖。出版发行《锡林郭勒歌曲集》,并举行首发式。
今年,全盟专业艺术团体共创作新作品87个。深入农村、牧区慰问演出311场,城镇演出618场,区外交流演出233场,观众达到100万余人次。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呈现诸多亮点
一是节庆系列文化活动成为吸引观众最多、最具群众影响的文化活动。2008年锡林浩特地区各族各界迎新春文艺晚会、锡林之春—《思念草原》新春晚会、“元都之声”春节晚会、“明安图杯”春节晚会、“吉祥阿巴嘎”电视春节晚会、“激情多伦”2008年春节晚会、西乌旗业余乌兰牧骑迎新春晚会、西苏旗迎新春文艺晚会、太旗迎新春文艺晚会等营造出浓郁的节日喜庆氛围。与此同时组织开展的2008年“嘉誉杯”内蒙古锡林浩特草原“雪地王”越野车争霸赛等活动丰富了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各地迎庆“元宵节”组织的灯展、灯饰、彩车、有奖猜谜、民间高跷、秧歌表演、焰火晚会等系列活动以及盟旗两级组织的文化下基层慰问活动红红火火,规模大、影响力强,吸引观看和参与的群众越来越多。
二是迎奥运积极开展有规模、有影响的文体活动和赛事。全盟“迎奥运”系列文体活动赛事相继展开,持续近3个月时间。“千万手牵手 、奥运心连心”迎奥运万人跑主题公益活动、迎接北京2008奥运会倒计时100天暨全民健身启动仪式掀起各地迎奥运热潮。全盟“迎奥运”青少年搏克大奖赛、全盟“迎奥运”牧民喜塔尔(蒙古象棋)大奖赛、“迎奥运”第四届锡林郭勒搏克排位赛、第三届“新风杯”乒乓球排位赛、“移动杯”盟直机关第五届乒乓球邀请赛暨全盟乒乓球排位赛、首届青少年自由式摔跤锦标赛、首届内蒙古锡林浩特“雷鹰杯”全国速度轮滑邀请赛、锡林浩特地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网球联谊赛;全盟迎奥运第五届“俱乐部杯”中国式摔跤小级别公开赛;西乌旗迎奥运“玉龙杯”排球赛;第五届多伦情系滦河“江山杯”绿色环保汽车集结赛及迎奥运会倒计时100天千人签名活动;首届太旗“红井源杯”信鸽300公里竞翔赛;正蓝旗“迎奥运”主题手工艺作品展;黄旗2008与奥运同行千人爬山赛及“创和谐黄旗、迎绿色奥运”察哈尔搏克那达慕;第四届阿旗“别力古台杯”迎奥运传统民族体育运动会;西苏旗迎奥运“商务杯”乒乓球邀请赛;首届二连迎奥运“健康杯”门球赛等,形成迎奥运、庆奥运、享受奥运的良好氛围。我盟选拔推荐15名火炬手参加奥运圣火传递。7名马头琴演奏手参与了奥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马头琴演奏。
三是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更具看点。举办第二届全盟民族文化产品展示大奖赛暨第三届旅游商品展示比赛,承办第二届八省区蒙古族歌曲演唱电视大奖赛,以及2008年全国百县千村健身气功系列展示活动西乌珠穆沁旗大会。西乌“相约天堂草原”民俗风情节、“银色西乌珠穆沁”—草原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东乌旗第四届“吉祥·乌珠穆沁”冰雪节、“绿色地平线—乌珠穆沁草原”文化旅游节,东苏旗第三届“吉鲁根”苏尼特文化艺术节、寿星老人集体祝寿那达慕,蓝旗首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第五届中国·锡林浩特国际游牧文化节、锡林河之夏群众广场文化节,多伦草原文化旅游节、首届冰雪节系列活动,太旗首届御马苑冰雕节,“激情镶黄旗”大型文艺晚会,白旗察哈尔民歌文化节,西苏旗第二届苏尼特骆驼文化节,阿旗贡扎布敖包祭祀那达慕,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接连不断,继承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引起区内外多家强势新闻媒体广泛关注和跟踪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对外窗口的宣传效应。经统计,全盟组织开展的有规模、有影响的活动达130余次。
(三)竞技体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上,我盟籍运动员张小平参加的81公斤级拳击轻重量级比赛,一路过关斩将,不负众望,勇夺一枚金牌,实现了我区奥运史上奖牌零的突破,为我盟争得荣誉。结束不久的福建泉州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我盟派出的8名运动员代表自治区参加本届农运会,表现非常出色,在搏克和中国式摔跤比赛中取得3金4银2铜和一个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在全区夺得的4枚金牌中占到了3枚。参加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我盟教练员和运动员赛音巴雅尔、巴图苏和、阿拉坦巴根那,米·苏乙拉、乌云巴图,那顺朝克图等6人今年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表彰,分别荣记二等功。盟行政公署和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被评为组织参加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有功集体。积极参加2008年全区青少年单项赛事,备战第十二届全区运动会,完成自由跤、古典式、柔道、田径、射箭、乒乓球、射击、跆拳道、篮球等9个项目赛事和140名运动员注册工作。
(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文体设施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锡林郭勒蒙元文化苑,白旗明安图宣传文化中心,黄旗宝力格文化园、文体广电大楼,西乌文化中心大厦等续建工程的推进和乌拉盖管理区多功能活动中心,太仆寺旗文化大厦新建项目的开工建设,使项目总投资达2.8亿元,建设总规模8.9万平方米。这些设施的建成将明显改善我盟文体设施相对落后的状况。
二是积极争取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新增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16处,总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总投资416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总额276万元。
三是积极争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为西乌旗、东苏旗、西苏旗、黄旗、蓝旗、多伦县等6个旗县争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项目资金408万元;争取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援建项目资金51.2万元;争取草原书屋工程项目60处,价值160万元。
四是认真编制文化项目可研性报告。会同盟发改委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文化项目,重点争取盟级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和4个旗县级博物馆项目。
(五)文化市场管理得到加强
文化市场重点开展网吧专项整治、音像市场管理、娱乐场所监管、扫黄打非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在日常监管与集中行动中,加大文化市场的检查指导力度,先后几次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赴各旗县市进行明查暗访,指导工作开展。全国3天的哀悼日,对娱乐场所全部实施紧急关停。北京奥运会期间加大文化市场巡检,营造出良好的文化环境。进一步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锡市在网吧专项整治中,联合有关部门检查力度加大。年内,全盟出动检查人员5230人次。检查经营场所2530家次,其中检查网吧600家次,图书音像场所730家次,娱乐场所1200家次。行政处罚179家,罚款29万余元。收缴盗版光盘16500余张,非法书刊1270册。对查缴的非法出版物全部予以销毁。
新闻出版重点完成印刷、打字复印企业审检登记工作,全盟现有印刷、打字复印企业107家,较去年增加41家。加强区域间文化市场、出版物市场和版权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合作交流。与赤峰市、河北省承德市、辽宁省朝阳市达成合作协议,建立“三市一盟” 反盗版联盟机制。积极为对方执法检查和市场管理提供最大便利和支持,形成联合工作机制。
(六)文化遗产保护、电影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取得新进展。国家、自治区领导十分重视申遗工作,国家文物总局副局长童明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乌兰、自治区政协调研组等领导先后深入实地检查指导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自治区、盟、旗三级重新调整了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元上都遗址申遗文本》、《元上都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元上都遗址申遗规划》、《元上都遗址文物保护与展示方案》等申遗关键材料的修改、编制推进力度明显加快;元上都遗址考古勘探、测绘工作在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勘探队、测绘队的共同努力下进展顺利,取得显著效果,为申遗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材料。元上都遗址博物馆已形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铺开。安排文物普查经费128.8万元,其中盟本级20万元,旗县108.8万元。目前,普查面积1.2万平方公里,实地调查文物点169处,其中新发现107处,复查62处。 推荐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处,其中30处保护单位的简介和图片上报到自治区文物局“四有”办公室进行初评。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传承工作进展顺利。行署印发《锡林郭勒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公布了首批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初步建立,普查、登记非物质文化遗产10大类48个小项,登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1人。我盟知名蒙古族长调表演家莫德格被命名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蒙古包营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尔道蒙古族合声演唱、蒙古族婚礼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名录。自治区文化厅命名第四批全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我盟有11处。成功举办全盟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集中展示近百余件实物和500幅图片。多伦诺尔镇被国家城乡和住房建设部、国家文物总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四是总投资500万元的苏尼特王府一期修缮工程圆满竣工,并开展。二连市恐龙博物馆、东苏旗民俗博物馆、东乌旗民族博物馆被确定为全区免费开放博物馆。
五是认真落实电影放映2131工程。到目前,共放映电影6968场,观众达104万多人次,放映场次比去年增加4396场。镶黄旗、白旗电影公司被评为全区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先进集体和全区十佳农村牧区电影放映队。蓝旗、太旗两名放映员被评为全区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先进个人和全区十佳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员。
(七)进一步加大专业人才培养
努力提高干部职工专业知识水平。与内蒙古大学联合举办继续教育历史学(文博方向)锡林郭勒学区专科和专升本科班,首次招收学生107名,其中专科53名,专升本科54名。委托锡盟民族艺术学校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联合开设艺术系民族舞蹈班,学制三年,已开始招收学员。相继举办篮球二级裁判员培训班、全盟“两转双赢”牧民摔柔培训班,首届全盟射箭教练员培训班,全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及艺术档案整理培训班,全盟乌兰牧骑舞蹈培训班,全盟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全盟文化执法人员培训班。盟直文体系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培训人数133人次。
二、基础性工作
召开全盟文化体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08年全盟文化体育重点工作,制定专业考核目标,印制2008年全盟重大文化体育活动安排表,工作目标任务更加明确。顺利完成全盟老年人体育协会换届选举工作。召开全盟老年人体育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老年体协领导班子。召开文体系统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成立大会,盟直文体系统庆“七·一”暨“双先双优”表彰大会,全盟图书学会工作会议,申报盟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论证会。成立锡林郭勒盟喜塔尔(蒙古象棋)协会、中国象棋协会、马头琴协会等,工作管理更加规范。组织中心组、党支部学习,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盟委(扩大)会议精神,全年中心组学习12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着力提高机关工作作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工作重要议程,实行目标化管理,与业务工作一同部署、检查、考核。狠抓综合治理、普法、档案工作,顺利通过专业部门考核验收。信访工作做好各类信访件答复,妥善化解矛盾取得实效。帮扶工作积极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深入开展献爱心活动,汶川大地震全盟文体系统干部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向灾区人民捐款累计达10.163万元,捐物 2000 余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152万元。信息工作紧紧围绕全局工作,全年编写信息98期,其中自治区人民政府采用2篇,盟委、行署采用51篇;内蒙古体育网采用6篇;国家文化部采用4篇,内蒙古文化信息采用26篇。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才缺乏,艺术产品创作生产能力不强。文化艺术创编人员和艺术管理人员缺乏,尤其是文化艺术领军人物更加缺乏。优秀新作少、精品力作少,特别是体现浓郁民族和地区特色有厚度、有深度,并为各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则更少。基层文体队伍普遍存在着人员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整体偏低等问题,影响了基层文体事业的发展。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我盟新建文化体育设施多为办公场所,真正惠及百姓,利于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场地并不多,特别是基层社区文化建设方面人员少、活动单一亟待加强。
三是竞技体育工作比较薄弱。投入不足,场馆缺乏,优秀教练短缺,竞技体育参赛项目十分有限,与奥林匹克接轨的项目难以开展等,长期困扰我盟体育工作事业的发展。
四是盟直文体系统二级单位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专业编制设置不合理。盟图书馆、群艺馆、文物站等专业性强的单位,专业技术职称职数设置为60%,评聘工作矛盾突出,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业务经费少,投入不足。盟民族歌舞团实行经费总包干制,核定基数与目前人员档案工资严重不符,无法满足目前工资增长需求,近几年培养的业务骨干不少已跳槽另谋职业。盟电影管理中心60%的差额拨款,工资发放困难,直接影响事业发展。
四、2009年重点工作
(一)重点打造精品剧目。完成两大剧目的创作演出,进一步打磨、提升大型民族舞蹈诗画《大元盛典》,扩大宣传影响力,完成民族舞剧《草原记忆》创作演出任务。
(二)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成2009年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和部分旗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及农牧区电影放映工程,积极扩大草原书屋工程的数量,全力做好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探索新的管理体制,提高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积极争取上级电影流动放映车、图书流动服务车、演出流动舞台车等项目。开展“送电影、送图书、送文艺下乡”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农牧区延伸。
(三)加强文化产业的研究、谋划和运作。探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把弘扬民族特色文化与展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文化对旅游业的渗透、介入和支撑,把民族歌舞、音乐、服饰、饮食、礼仪、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活动,推动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
(四)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推进元上都的申遗工作。进一步完善申遗基础性材料,加大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筹建全面展示元上都文明内涵的博物馆,加大元上都遗址保护工程的建设力度。抓好汇宗寺、善因寺、贝子庙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和利用工作。充实锡林郭勒蒙元文化苑、东乌旗民俗博物馆、太旗马文化博物馆、蓝旗元上都生态博物馆和东苏旗苏尼特原生态博物馆展品实物,收集、整理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努力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普查和积极配合上级文物部门开展锡盟境内古长城调查工作。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挖掘、整理、利用工作。积极争取更多盟级、旗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国家、自治区公布的名录。
(五)以体育优势项目为突破口,全面加强体育工作,积极承办第七届全区少数民族运动会,完善各类体育场馆的功能。备战全区十二届运动会。组织好我盟232名运动员参加全区射击、古典跤、自由跤、柔道、男子篮球、乒乓球、射箭、田径、跆拳道年度单项比赛。
(六)加大文体专业人才的建设、培养。逐步建立文体专业人才队伍的组织、管理和优秀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继续与内蒙古大学合作,办好文博专业专科、本科班。继续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并与自治区体育局共同筹建自由式摔跤训练基地。聘请国家、自治区及蒙古国知名专家学者前来我盟授课讲学,全面提高文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