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2024年以来,盟文体旅游广电局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盟委、行署关于推进北疆文化建设的工作安排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不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业务工作实际,扎实推动北疆文化品牌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聚焦文艺创作,推出彰显北疆文化的精品力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我盟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创作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年内,全盟14支乌兰牧骑新创文艺作品198部,情景歌舞剧《浑善达克》入选2024年度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情景歌舞《醉美故乡》、生态文明建设题材音乐剧《黄斑鹿》入选2024年度自治区乌兰牧骑重点创排剧节目;《天边的草原》入选2024年自治区优秀剧目巡演项目;《歌颂伟大的党》等2部作品获评自治区第五届“群星奖”获奖作品;创作推出《我的锡林郭勒》《穿越浑善达克》《锡林郭勒是最美的歌》等15首锡林郭勒主题歌曲。年内,全盟乌兰牧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演出展示活动,共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演出1615场次,观众达138.7万人次。9月至10月,组织多地乌兰牧骑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汇演活动,共开展91场演出,节目类型包括民族舞蹈、声乐独唱与合唱,以及蒙古族长调、呼麦和马头琴演奏等内容,用精彩的文艺作品生动演绎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北疆文化重要内涵和时代价值
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扎实推进元上都遗址保护利用宣传阐释,深入挖掘元上都遗址多元一体的文化价值,全面展现元上都遗址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常态化开展元上都遗址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大型纪录片《元上都》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4首播。争取专项资金1670万元,有序实施元上都遗址提升改造工程及金斯太洞穴遗址年度考古发掘工作。积极推动中蒙俄万里茶道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大万里茶道遗产保护力度,多伦县汇宗寺、山西会馆,锡林浩特贝子庙,二连浩特伊林驿站遗址列入了第一批预备名单,持续打造“万里茶道”文化品牌,举办了“万里茶道”文化旅游节。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年内,2名非遗传承人评为优秀国家级传承人,27名非遗传承人被评为优秀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冰上龙舟等14个项目成功申报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不断优化文化产品服务与供给,擦亮北疆文化品牌
深入挖掘我盟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以弘扬“北疆文化”为抓手,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传承发展好根植在北疆大地上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年内,全盟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广泛开展弘扬北疆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惠民活动2300场次,服务群众87万人次,太仆寺旗晋剧团被列为全区戏曲进乡村示范性惠民活动演出单位;东乌旗图书馆被评为二级图书馆,二连浩特市、太仆寺旗、苏尼特左旗图书馆被评为三级图书馆;11家文化站获得自治区级称号;锡林浩特市、西乌旗、西苏旗等地8家文化户被命名为2024年全区农村牧区文化示范户。
四、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赋能北疆文化品牌新内涵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探索北疆文化品牌打造新路径。立足锡林郭勒马文化资源,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创新打造“蒙古马超级联赛”品牌,作为文旅体深入融合、独具北疆文化特色的大型群众性赛事活动,使广大游客充分感受北疆文化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蒙古马超级联赛累计各级赛事200场次,全网形成热点17个,曝光量超3亿。此外,成功打造了浑善达克自驾穿越大环线、冰上龙舟系列赛事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广大游客充分感受祖国北疆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领略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2024年1-11月,锡林郭勒盟共接待国内游客1702.38万人次,与2023年同比增幅13.7%;国内游客总花费231.29亿元,与2023年同比增幅14.3%。
五、强化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北疆文化品牌知名度
积极打造“辽阔草原锡林郭勒”新媒体矩阵。结合文旅活动、景区景点、历史文化、人文资源,生动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精心打造刷屏出圈的热点话题,通过线上线下各类平台媒体,积极开展北疆文化展示、宣传和推广。相关内容通过内蒙古电视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各类媒体账号宣传120次,整体曝光量达80亿次,有力推动了辽阔草原锡林郭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也进一步增强了北疆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