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按自治区申遗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时间表、任务书,已进入关键冲刺阶段,在申遗整体推进中一些难点问题随之暴露出来,集中表现为:
一是元上都遗址整体保护规划、申遗文本的制作时间紧迫。元上都遗址申遗是过去遗产名录没有过的一种类型。《元上都遗址总体保护规划》、《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陈述片》等申遗最关键的材料,虽委托陕西省古建筑设计研究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等知名专业机构进行编制,经过数位专家几年努力,多次易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世界遗产申报“操作指南”6项标准更加细化以及元上都遗址原始记载史料的缺乏,文本等材料至今未能提交,仍在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并需将中文准确的翻译成英文,这也是一项非常细腻、很有难度的工作,不能出现一点疏漏,完成任务的时间非常紧迫。
二是元上都遗址研究资料汇集迫在眉睫。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从1996年正式启动,已历经14年,有多位专家曾参与过元上都遗址的考察研究,如贾周杰、陈高华、魏坚等专家学者在多年的研究中形成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亟待收集汇总方方面面的研究成果。此外,汇集各方有关元上都遗址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梳理,如盟市两级制定出台的一些相关法规政策性文件,开展宣传展示活动等等,大量的档案资料需要进行有序的归类整理,这也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
三是元上都遗址缺乏佐证,组织开展文物征集存在难度。元上都遗址在国内外虽享有很高的声誉,但现存遗址观赏性低,展示手段单一,缺乏必要佐证,需要靠一批有价值的文物来展示说明。正蓝旗为加大文物征集力度,已研究制定了《民间文物征集方案》,并成立专门的文物征集工作领导小组。经有针对性对周边及呼和浩特市、北京等地民间收藏文物的进行摸底,深感文物征集难度之大,文物征集费之高,这将是元上都遗址博物馆建成面临的最大难题。
四是元上都遗址周边环境整治需多方协调及大量的资金投入。为形成《元上都遗址管理规划》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派专家多次到元上都遗址实地考察研究论证,已划定保护区范围1814.52平方公里,其中申报区34342公顷、缓冲区147110公顷。并就围栏保护区范围、展示道路划定以及电力设施改造、周边散户搬迁、近现代坟墓搬迁、退耕还草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根据专家意见,正蓝旗组织农牧业、生态、扶贫、草监、水务等部门以及五一种畜场,认真开展入户调查,确定需搬迁农牧户333户,退耕基本农田19481.5亩、林地7560.5亩,2009年已退耕4415亩,下一步急需要解决好60余户散户搬迁和7000多亩的退耕还草以及高产饲料地搬迁工作;林业部门重点做好五一种畜场三分场居民区隔离林种植以及苗木基地搬迁工作;民政部门做好小圆山周边近现代坟墓的搬迁工作;土地部门做好矿点迁址及停业赔付工作,同时协助办理项目土地审批手续;电力部门实施好遗址周边电力设施改造工程。经测算,元上都遗址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总计投入资金将达到2.4亿元。
五是元上都遗址考古挖掘力度进一步加大,做好规划、文本的编制支撑。继续对穆清阁、御天门进行考古发掘;对皇城东西大道进行发掘,以揭示古代道路与城池建设的关系,摸清外城东西大街的年代状况,为编制申遗文本提供翔实可靠的考古依据;对大华光严寺进行考古发掘,以弥补元代宗教考古资料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将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专业机构,抓紧编制明德门、穆清阁、御天门、外城西护城河及大华光严寺保护展示方案。同时,做好穆清阁中部建筑台基的清理工作,为下一步穆清阁的展示做好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