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邀请到盟卫健委副主任、创卫办主任刘洁晶、盟住建局副局长许志刚、盟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晓春、锡林浩特市政府副市长娜布其玛、盟教育局体卫艺科负责人陈砺刚介绍锡林郭勒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背景、重要意义以及工作进展。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内蒙古日报驻锡记者站、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驻锡记者站、锡林郭勒盟融媒体中心。
首先,请刘洁晶女士介绍相关情况。
大家下午好!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我盟爱国卫生和卫生健康工作给予的关心和支持。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各位一道,就锡林郭勒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情况进行交流。
国家卫生城市由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评选命名,是全国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是评价和反映一个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一方面可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城市品位。另一方面可继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能力,提升居民卫生健康素养,树立文明健康新生活理念。创卫对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全国爱卫会重新修订并印发《国家卫生城镇评审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县标准》《国家卫生乡镇标准》,首次将“盟”纳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范围,锡林浩特市将不再划入国家卫生城市评审范围。2023年,盟委、行署决定,在锡林浩特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的基础上,启动创建锡林郭勒盟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行署主要领导召开了创城启动部署会,重点强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紧迫性;行署印发《锡林郭勒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方案》,明确了创城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以上是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简要介绍。
感谢刘洁晶女士的发布。
下面进行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报所在媒体名称。
问题一:针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盟创卫办和卫生健康委做了哪些工作?
请刘洁晶女士回答记者提问。
自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以来,盟创卫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定期调度锡林浩特市政府和各创卫成员单位工作推进情况,督促责任部门聚焦问题,靶向发力,补齐基础短板,提升城市品质。盟卫生健康委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健康素养知识普及提升行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强化重点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和督导检查,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卫生管理;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慢性病管理、预防接种、无偿献血、妇幼健康促进、严重精神障碍救治管理、重点人群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医疗废弃物管理、平安医院建设、病媒生物防制等重点工作。目前,全盟共有7个旗市建成国家卫生旗市;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率达到92.97%;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5%;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建成比例均达到100%;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以上;以街道(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公共卫生人员数、药师(药士)数、全科医生数符合卫生规划要求。下一步盟创卫办将严格对照《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县标准》,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标准细则和督查检查发现的问题,聚焦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等关键部位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绿化、环境卫生等评测重点,强化排查整改,补齐短板弱项,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评审验收。同时,加大创卫工作宣传力度,动员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迅速行动起来,努力营造“全民参与、人人动手”的良好社会氛围。
好,请下一位记者提问。
问题二: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盟住建局开展了哪些工作?
请许志刚先生回答。
2023年,盟住建局认真落实盟委、行署关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着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夯实了基础硬件条件。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一是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小区功能,提升群众居住环境水平。提请行署出台了《锡林郭勒盟城市更新以奖代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十四五”期间,在全区率先每年安排5000万元城市更新以奖代补资金。研究出台了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管理、物业管理等工作考核评价细则和工作机制,促进全盟城市更新工作推动有抓手、考核有依据。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全盟市政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5亿元,完成33个老旧小区改造、4.7万块智能水表更换,新建改建道路19.54公里,铺设人行道8.8万平方米,道路罩面46.67万平方米,新建改造给排水、供热、燃气管网153公里,新建改造城镇公厕115座,新增绿化面积15.56万平方米,新建城市“口袋公园”3处。全盟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2.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4.67平方米。
二、大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切实改善城市环境
一是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督促指导各地不断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抓好城镇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提升环卫作业质量水平和道路洁净度,营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全盟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3%。二是持续开展流动商贩、店外经营、乱停乱放等城市“顽疾”治理,提升基础设施监管水平,有效解决“城市病”问题,市容环境秩序管理有序。三是聚焦市容环境问题,打造城市精细化治理样板街区、样板小区、样板路段,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体检修复”,维修改造市政设施2700余处,全盟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8.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下一步,盟住建局将按照盟创卫办的统一部署,立足主责主业,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整合城市卫生资源,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为我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展现住建担当!
请下一位记者提问。
问题三:请问,教育部门如何保障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
请陈砺刚先生回答。
一是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的刚性要求。在保障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小学3年级以上至初中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的基础上,鼓励中小学各学段根据学校实际适当安排每周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的体育锻炼。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持续输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体育教师持续学习和不断进步。
三是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严格的考勤制度和考核制度,确保体育教师按时上课,认真备课,并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工作。
四是加强家校合作。学校积极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特点和需求。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体育活动和提供帮助、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
五是推行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除了常规的体育课程教学外,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如课间操、大课间活动、社团活动、各类班级联赛、校运会、丰富多彩的校际比赛、旗县级比赛、盟级赛事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和喜欢体育活动,提升他们的体育水平,保证他们健康安全成长。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全盟学校体育健康工作,在锡林郭勒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贡献教育力量。
请下一位记者提问。
问题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主要目的之一,那么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锡林浩特市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请娜布其玛女士回答。
我市持续加大城市升级改造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2023年累计投入2.05亿元实施9项工程。一是实施人行道升级改造工程,升级改造53处人行道,面积12.6万㎡、裸露空地铺装4.8万㎡;二是实施沥青道路维修工程,对大量损坏的小街巷路面进行改造维修,修补面积5.3万平方米;三是实施道路罩面工程,对7条道路进行罩面,罩面面积28.3万平方米;四是实施城市道路标线工程,对市区道路模糊不清的标线,道路交叉口斑马线等重新施划,在学校及主干道两侧、机关单位门前划设网格线、停车位、斑马线,在公交站牌前划设停车等待线等施划1.8万个停车位标线;五是实施公厕维修改造项目,新建10座移动式一体化装配智慧公厕、新建3座装配式智慧城市驿站、新建公厕13座,维修公厕36座,全市156座公共卫生间均专人管理,每日开放时间不低于18小时;六是实施老旧转运站改造及购置配套设施设备项目,新建压缩式转运站7座,维修改造转运站18座,购置压缩站运输车8辆、箱体50个、太阳能供暖设备19套,改造城乡结合部周边垃圾收容池14座,拆除5座,新建一座建筑垃圾消纳场,总库容74.03万m³,年处理规模8.14万吨;七是实施三水管网改建工程项目,新建改造给水管网9557米,污水管网7514米,雨水管网6007米,新建雨水汇水池1座,雨水泵站1座;八是实施城市路灯改造工程,新增路灯497基、995盏,路灯覆盖率提高至99%,节能率提高至95.6%;九是实施绿化补植工程,对“缺株断垄”的绿地和部分裸露空地进行苗木补植,绿化补植面积8万平方米。
我市聚焦群众实际需求,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新建口袋公园2处,新增绿地4733平方米,进一步拓展居民休闲空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0.22%。
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人居质量不断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持续向好。
请下一位记者提问。
问题五:请问市场监管部门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做了哪些工作?
请王晓春先生回答。
盟市场监管局围绕主责主业,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按照“四个最严”要求,严守从农田到餐桌每一道防线,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2023年,开展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日常监管和专项执法,整改问题隐患548条,查办案件517件,完成食品抽检4226批次,合格率96.6%。同时,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实现了全盟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
二是全力推动反餐饮浪费工作落地落实。通过发布制止餐饮浪费“红黑榜”、开展“随机查餐厅”等举措强化反餐饮浪费宣教氛围。同时,以婚宴、自助餐、商务活动用餐、旅游团餐、单位食堂等为重点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共监督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者4353家次,发现问题71家次。
三是开展好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2023年,锡市、蓝旗、黄旗、西乌旗分别创建了自治区级食品小作坊园区和监管工作示范园区,乌拉盖创建了自治区级食品安全放心消费示范街。同时,还推进了农批市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标准化建设工作,通过创建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请下一位记者提问。
问题六: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造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门前四包”责任制,那么“门前四包”责任制都包含哪些具体范畴?为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锡林浩特市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请娜布其玛女士回答。
“门前四包”属于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内容之一,对建设美丽城市有着积极意义。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一)包环境卫生:临街单位负责门前环境卫生,始终保持整洁干净,垃圾装袋,做到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和餐厨油污,不乱堆乱放废弃物和杂物,并及时制止和劝阻乱倒、乱扔垃圾行为;餐饮单位不得将餐厨垃圾桶摆放在店外。
(二)包花木管理:临街单位负责管护门前花木,做到不向树池倾倒污水和垃圾,不在树上钉挂、拉绳、晾衣、晒被、挂物,不踩踏绿地或向绿地丢弃废物,不得占用绿地经营。
(三)包秩序管理:临街单位负责对门前乱停乱放等行为进行劝导、制止,监督车辆按规定有序停放;不得擅自在门前堆放物料、摆摊设点、放立式牌、挂设条幅,按照要求制作设置牌匾,并做好维护;不得将外摆经营期间使用的桌椅等物品堆放在门前;不得在门前墙面、橱窗乱贴乱画和张贴小广告;不违规从事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和组织促销宣传活动;不得将“僵尸车”、破损车辆、电动车辆停放在公共机动停车位;不得将物品摆放在门前占用机动车停车位。
(四)包设施管护:临街单位负责门前硬化设施的管护,确保门前台阶无破损;管护好责任区范围内的人行道、路灯、环卫等市政公共设施。
为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2023年以来,我市由城管部门与城区临街商户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2600余份,发放“门前四包”责任制宣传单4500余份,集中整治占道经营行为2860余处、规范店外经营1650余处,并采取了四项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做好门前积雪清扫工作的通告》、《关于严格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的通告》等相关通告,积极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二是开展户外广告、门头牌匾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拆除废弃、破损和违规设置门头牌匾520块,撤除违规设置在路灯、小区入口的商业广告、宣传条幅460余处;三是开展餐厨垃圾规范处置专项整治行动,向全市2000余家餐饮单位发放《规范处置餐厨垃圾通告》;四是开展汽车修理行业门前乱堆乱放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共走访沿街(路)汽车修理商铺300余家,先后督促整改门前乱堆乱放问题80余处,汽车修理行为“门前四包”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时,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防止治理后出现“反弹”现象,对不服从城市管理部门要求、拒不整改的,采取媒体曝光、行政处罚等措施,为广大群众营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市容环境。
请下一位记者提问。
问题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需要“全民参与、人人动手”,请问市民们能为创建卫生城市做点什么?
请刘洁晶女士回答。
市民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参与者,卫生城市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我们非常希望广大市民朋友能够理解、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我们倡议:
一是讲究个人卫生,不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不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不乱挂衣物、乱画乱贴,不乱堆乱放、乱设摊点,不占道经营、违规饲养畜禽,不违章搭建,车辆摆放整齐;
二是讲文明有礼貌,咳嗽、打喷嚏时要掩上口鼻;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大声喧哗;积极举报反映城市脏、乱、差现象,主动劝阻和投诉损害公共卫生、市政设施的行为;
三是关注健康咨询、听取健康讲座、学习健康知识、接受健康检查,积极参加环境治理、除害防病、卫生清扫、垃圾分类等活动;
四是注意饮食营养卫生,不销售、不食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五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均衡饮食、经常锻炼、规律作息,提高个人健康水平。
在创卫工作中,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监督员,对不重视创卫工作、影响创卫工作的不良行为和卫生死角要及时予以监督举报,并主动纠正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为社会卫生环境的改善作出贡献。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